除了全频单元,绝大多数音箱都会使用分频器,分频元件如电容、电感的存在,就会让信号的传输产生延时,虽然很微弱,但是也会出现所谓的“时间-相位差”,时间差的出现,导致了高中低频声波到达人耳时会产生相位差, 它会让最初的波形由于各种叠加而产生变形,掩盖很多宝贵的原始信息。
前面讲到过,分频音箱的工作原理是将不同频率分给不同的喇叭单元来负责,再汇合成整体的。所以很多音箱虽然在分频点附近能实现相对平滑的相位衔接,但是并不能做到优秀的整体相位特性。
简单地说,比如一架钢琴可以弹奏很宽阔的频率,但是这些频率在同时响起时,它们之间是不存在相位差的,不会存在有的频率相位超前有的相位滞后(如果用波形来表述,就是不同频率它们的相位都是一样的)。但是有很多分频音箱,它们在重播这架钢琴的录音时,有些频率是相位超前的,有些频率是相位滞后的,相位的这种不一致,虽然用语言表述起来很困难,但是耳朵是很敏感的,就会发现其中很多弱小信号被淹没和抵消掉了。
也有很多品牌并不会重点强调相位特性,那么为什么呢,因为这是个费力不讨好的事情,设计出线性相位很难。打个不太准确但大家容易理解的比方——音箱上的高中低音衔接,有点像乐队齐奏时,乐队在指挥棒下,每个乐手的演奏情况——我们都知道,好的齐奏是所有的乐手都同时按指挥棒行动的,超前或者滞后,都会让演出变成车祸现场。
而我们看到的很多音箱则不是这样的,有些看起来分频点相位衔接平滑的,是抢跑了180度的,这个从频响曲线上完全看不出来的,但是对于实际听感来说,人耳朵却能够发现有问题。
有人或许会质疑——不同喇叭单元之间发出的声波,时间差不是只有很短吗?可能要以毫秒来计算,这点误差会影响听感吗? 会的,而且在人耳敏感的中低频以及广泛的中频中频区域里,这种相位误差是难以接受的。